序言
正文
-
一、背景意义
有助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气候干旱,还具有防风,减少沙尘暴,提高负氧离子,改善空气质量,调节局部小气候等作用。此外,森林中除了数目之外,还有有草本、藤本等其它植物和动物,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因此,提高乡村森林覆盖率无疑对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有助于促进乡村农业生产
上面提到森林对涵养水源、改善局地气候、防风以及提高生物多样性等都有积极作用,而这也必将降低风灾、旱灾、病虫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提高乡村森林覆盖率对乡村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改善乡村产业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由很多动物、植物以及菌类等生物构成,对其加以合理开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果针对乡村特有的气候、土壤、纬度等自然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加以合理规划,对其生物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将对乡村的产业结构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此外,以森林为题材的休闲、运动、康养、旅游项目也备受游客推崇。因此,加上以森林为题材的旅游、康养、休闲产业也将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有助于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以森林为载体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农特产品加工、木材加工以及以森林为题材的休闲、运动、康养、旅游项目都将对当地的村民就业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村民收入,带动村民致富。
有助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森林往往给人以生机、生态和美感,结合乡村森林规划建设乡村森林公园、森林广场等休闲、健身、游憩活动场所,有助于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也有助于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有助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以森林为载体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将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匮乏的乡村增添不可多得的公共活动空间,让村民们劳作之余也将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参加,改变传统枯燥而单调的乡村生活。以森林为载体的产业开发也将带动更多村民就业,丰富村民业余生活。这都将减少赌博等不良活动发生,有助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
有助于丰富乡村振兴途径
自国家提出乡村战略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振兴乡村。但乡村振兴的途径却屈指可数,各地乡村振兴陷入了以现有的几种模式简单模仿复制之中,这样的乡村也将千篇一律、缺乏创新。而以森林为载体的乡村振兴途径必将打破这一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模式。 -
二、现状问题
(一)乡村森林资源匮乏,很难建设森林乡村
对于某些村庄而言,土地面积不少,但并没有森林资源或者森林资源相对匮乏,这样的村庄往往位于平原地区。造成这种现状往往有其历史原因,过去由于粮食匮乏,村民不断开荒耕种更多粮食,现在很多村庄村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所以片面追求农业生产不断开荒,慢慢地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更有的村庄存在腐败问题或者目光短浅,由于利益的驱使,森林被某些个人或群体简单卖掉,只是乡村森林资源减少,乡村生态遭到破坏,而这也殃及了本地的农业发展,对当地村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乡村森林资源一般,缺乏优化与利用
有些乡村具有一定的森林资源,但可能规模较小,或者其生物资源比较单一,价值不大。这样的村庄比较普遍,难道这样的村庄就不能建设森林乡村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以发展,这就要求村庄的开发建设者要对乡村的森林资源进行充分的评价,对物种进行合理规划,优化这些森林的物种结构,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三)乡村森林丰富,但未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
有些乡村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或者合理开发。这样的乡村往往处于山区,森林资源占据了村域的绝大部分土地,而我国绝大部分传统乡村往往以农业生产作为乡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这些乡村经济比较落后,更谈不上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了。因此,这类乡村对于建设森林乡村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先天优势。
(四)由于某种原因,不适合建设森林乡村
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适合建设森林乡村或者必须建设森林乡村,比如有些乡村规模较小,或者位于海边,土壤、气候都不适合乔木等植物的生长,这就不能过于强求。
(五)缺乏资金支持,动力不足
任何项目的开发都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作为基础,建设森林乡村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大多数乡村而言,经济基础本就薄弱。因此,仅凭乡村自己的实力去建设森林乡村往往比较困难。这就需要由其他社会资本的参与或者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
(六)缺乏专业人才,不懂如何发展
建设森林乡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需要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比如生物专家、农业专家、乡村规划设计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景观设计专家、旅游产业专家、运动专家、休闲娱乐专家、康养专家、营销推广专家、运营管理专家等等。对于大多数乡村而言,这些人才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建设森林乡村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需要借助外脑的参与和自身人才的培养或引入。
(七)体制机制不畅,无法顺利开展
由于一些政策或规章制度的原因,很多森林资源未得到充分地挖掘与利用,也有一些土地不被允许作为森林或者以森林为载体的产业化开发。而一些地方管理者也未对建设森林乡村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对此未引起足够重视,所以森林乡村的建设在很多地区还无法顺利开展,需要进一步的宣传、推广与体制机制协调。
- 三、开发要点
-
四、开发模式
(一)根据森林资源基础情况划分
1 .退耕还林型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那些土地资源相对充足,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树木,而森林资源较为匮乏的乡村。这类乡村可以结合村庄居民点、产业分布现状以及地形条件等因素对村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减少土壤条件较差、零星小片非基本农田,对现有林地、荒草地,河滩、村庄闲置地重新利用的方式,用于栽植防护林、经济林和村庄绿化。用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乡村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农业病虫害,从而促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此外,通过结合村庄的绿化,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丰富乡村居民公共活动场所,改善乡村精神文明面貌。有条件的村庄更可以通过经济林及以森林为载体的休闲、运动、康养、旅游开发优化村庄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2.优化升级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森林资源,但质量一般的普通乡村。这类乡村可以结合村庄居民点、产业分布现状以及地形条件等因素对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优化,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物种结构进行重新评估,在物种质量与数量上进行优化和提高。根据乡村实际情况,着重对防护林、经济林、村庄绿化、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以及以森林为载体的第三产业开发。从而在减少当地病虫害、干旱、水土流失、风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率,提高当地农业质量,改善局部气候,促进生态平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居民活动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乡村居民致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保护开发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乡村。森林资源是这些乡村的宝贵财富,这类乡村建设森林乡村具有先天的潜在优势,可以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开发,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突出此类乡村特色。
(二)根据业态类型划分
森林乡村的开发建设模式除了因具体乡村各自的森林资源情况不同有着不同的开发模式与策略外,面对不同的业态类型也有着不同的开发建设模式。森林乡村建设过程中产业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因为产业的发展往往也是森林乡村建设的动力,更是投资方参与森林乡村建设的投资合作的基础。按照不同的业态类型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即:
1.农业生产与加工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具有一定森林资源或具有森林开发条件及开发潜力,且在区位、交通及旅游价值方面不具备优势的乡村,因此将发展精力主要投向如何延长森林产业链,提高经济价值方面,将以森林为载体为特色的农业生产及加工作为森林乡村主要的业态类型。当然,此种模式也可以在一些区位、交通及旅游价值更好的方面与其他产业配合发展。具体业态类型包括:经济林建设,主要生产经济木材;林下经济,比如林下养菇、种植中草药、林下养鸡等林下种养殖业;二产加工,木材加工、木制品加工、造纸、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制药等。以森林为载体农业生产及产业链延伸加工业为森林乡村建设动力,带动全村的森林乡村建设。
2.休闲旅游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森林资源或者特别适合在短期内能实现森林旅游产业开发,且区位、交通条件较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开发价值较高的乡村。这类乡村可以将以森林休闲旅游作为乡村的主导产业和乡村的主要特色打造。具体项目包括:森林公园、森林亲子乐园、森林木屋等森林休闲娱乐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并配合森林文化节、森林音乐节等活动举办增强人气与影响力,以森林休闲旅游带动乡村其他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等,促进全村的乡村振兴。
3.运动探索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用于已经具备一定森林资源,且区位、交通条件较好,当地与周边市场具有一定基础的城市近郊乡村。这类乡村可以将以森林运动探索作为乡村的主导产业与特色打造。具体项目包括:森林步道、森林球场、森林户外拓展训练营地等以森林跑步、森林篮球、森林网球、森林羽毛球、森林骑行、森林太极拳等体育运动、户外运动、户外探险为主题的森林运动探索项目。以森林运动探索为主题的产业带动乡村其他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全村的乡村振兴。
4.科普教育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合拥有物种丰富或者具有一定科普价值森林资源的乡村。这类乡村可以凭借森林物种丰富、珍贵等特点,挖掘森林资源的特色优势,以某种特色生物或某几种特色生物为特色,为主题打造科普教育为主题的特色乡村,并以此作为基础,进行周边产业开发,打造特色村庄,带动周边其他产业发展,并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村庄的人居环境建设,从而促进全村的乡村振兴。如:该乡村具有一定数量的红豆杉种群资源,资源十分珍贵稀少,具备其他乡村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就可以打造红豆杉科普教育基地。围绕红豆杉主题,建设科普公园、科技馆、青少年研学营地,红豆杉知识图书、红豆杉手办等周边产品开发,围绕红豆杉打造产业体系,从而带动当地乡村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就业致富。
5.康养型
这种开发模式适合具有一定森林资源,且周边有山有水,自然生态资源优越,空气质量较好的乡村。这类乡村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以健康、养生为主题特色,围绕康养打造产业体系,塑造乡村特色,以此来振兴乡村。比如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建设养老公寓、养老度假村、健康疗养中心,结合森林资源开发中草药种植,主打药膳、药泉、健康养生文化等以康养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及养生度假项目,并以此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振兴乡村产业体系,带动乡村生态建设,带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带动村致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6.综合型
综合型,顾名思义就是以上多种类型综合发展。但这种类型对乡村的基础条件要求较高,往往在区位、交通、自然生态环境、森林物种资源等方面要有这一定的优势。最终依托这些基础优势,将森林农业生产、加工、休闲旅游、运动、康养、科普教育等项目类型按照资源特点及分布情况,按不同功能分区进行综合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利局面,以产促进乡村的生态、人居环境发展,促进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结语
森林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对于跟城市相比相对落后的乡村而言更是宝贵的财富。乡村振兴应充分利用乡村森林这一宝贵资源,充分发掘其在生态、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美化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以森林资源为载体,进行产业化开发及产业体系构建,以资源与资本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形成村企公建模式,充分发挥地方管理部门、乡村资源、社会资本、社会专业人才优势,以市场经济手段将各方进行整合,共同努力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
森林乡村|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下沃泉村:通过森林旅游开发建设森林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杨峪森林乡村:以森林运动为主题的森林乡村
-
江西省吉安市庐陵·西池农林旅游休闲度假区:水库边上的森林休闲旅游型森林乡村
-
四川省达州市山青村:以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为特征,山水田园型的森林乡村
-
北京市海淀区“魔法森林”亲子农场:以森林为载体的亲子游乐主题型森林乡村开发
-
浙江省永康市前郎村:以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森林乡村
-
特色小镇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19-09-27 -
森林乡村建设标准—森林乡村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