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靠什么?“人、地、钱、产”四大抓手聚焦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山合水易·2020-01-08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2018年2月4日,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乡村振兴成为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当做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来抓,是破解中国城乡发展失衡问题的一盘大棋。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无需多言。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农村的空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趋严峻,如何让广大的农村焕发活力,对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那实现乡村振兴靠什么?城乡资源和要素配置是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人、地、钱、产”四大关键环节。总结起来就是“人下乡、地流通、钱进村、产兴旺”,其中人是根本、地是前提、钱是支撑、产是落点。
 

实现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人下乡”——让能人下乡、返乡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解决“人”的问题是根本。绝大部分乡村发展在人方面面临三个层面问题:

 

一是缺人,人都进城了,村空心化了,很多农村人口整体在减少,种地的、上学的、购物的人口都在减少,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人口负利效应非常明显;二是缺能人,能人基本都进城了,甚至把家人、亲戚、后代也带进城了,没有能人,谈何发展;三是整体意识落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城乡之间的思想意识整体差距也在扩大。

 

所以,这里的“下乡”不同于当年知识青年的“下乡”,最关键是能不能够让有意识、有头脑、有技术的城里人下乡,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技术、管理支撑。这几年有大量有情怀、有抱负的人投身乡建、农创,遇到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最艰难的工作就是沟通引导村民和吸引人才加入团队。能人下乡了,农民意识的转变了、乡村的产业发展了、乡村的就业和消费上来了,乡村自然就振兴了。让能人下乡的关键是要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乡村振兴不能光靠政府输血,也不能靠一腔热血和情怀。而发展空间和机会,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钱、产的支撑和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

 

“地流通”——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当前,农村的土地,农林用地也好,宅基地也好,都是零散分布在农民手里,非常不利于集约利用。而且随着农民进城,大量的耕地、宅基地都处于闲置状态,而又无法有效流通起来。之前,农用地流转政策基本成型,但建设用地的获取、审批和使用仍然是制约政府、企业、资本、新农人发展乡村产业和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发展二产、三产及三产融合的项目,没有建设用地就无法合理合法开发。

 

中央一号文件对宅基地的三权分立和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闲置宅基地的利用问题,也是为了避免乡村房地产化和农民丧失长期利益,针对中国乡村实际的不得已为之。宅基地的三权分立和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政策,既打开了土地在农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流通大门,还提出了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地与地之间的转换调整。传统的乡村用地现状基本是传统农业社会自然形成的,缺少规划的指引和符合产业发展的布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乡村用地的布局优化和使用效率,需要结合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调整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畅通产业项目建设规划用地审批报批渠道来实现。

 

乡村振兴“钱进村”——资金、资本下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战略,必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因此,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有全面的谋划。重点是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确保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

 

第二,农村金融要回归本源;

 

第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中国乡村太大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配置太落后,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了,光依靠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再考虑政府投入的使用效率,重点只能放在公共资源配置与社会资本的引导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融资问题,既要解决社会资金投入的配套融资体系建设,也要考虑广大农民生产升级和生活改善需求。
 

实现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


“产兴旺”——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人、地、钱最终都要落到产业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乡村地区的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效率,才能够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结合政策导向和消费趋势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三产融合发展是重点。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几个方向可以重点考虑。

 

一是企业主导型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中国农业科技的产学研结合度不高,对农业科研机构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依赖性比较高,市场化的农业科技革新还局限在少数大型农业企业,整体来看,转化面、转化率、转化效率都不高。未来,企业主导型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大有可为。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人才培养教育。

 

中国农业面临农业人才断档的危机,年轻人不愿意、不会种地,未来谁来种地成为一大难题。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农业经营队伍成为稀缺资源。谁掌握了人才,可能会在未来乡村振兴中占据主动。

 

三是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

 

物联网试验示范、农业大数据、生鲜仓储物流和遥感技术应用,让农业与消费市场的对接效率提高,也能够一定程度改善农产品价格周期性过山车的伤农问题。三产融合项目是众多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的优先选择。社会资本都看到农村地区未来发展的潜力,但农业周期长、回报率低,社会资本天生就要追求利润率和投资回报,因此都希望通过二产、三产项目能够有更快收回投资的途径。

 

可以预见2020年,田园综合体会继续受到资本追逐,利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产业新增用地的政策,涉及康养基地、共享农庄、休闲农园、森林人家、产业庄园、创意农场、乡居民宿等“乡村+”“农业+”三产融合的产业新业态项目会成为大热点。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设施等建设。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为需要建设用地的产业新业态项目提供了解决建设用地的途径。

end
查看全部 经典案例
查看全部 相关阅读
顶部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