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山合水易·2019-06-28

城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和重要的顶级设计,总结中国的实践,借鉴世界经验,并立足于时代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如何实现更好的人性化核心?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难点问题

 

一、城镇发展不均衡

 

少数大城市因承担功能过多,产业高度集聚,导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

 

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产业支持不足,就业机会少,经济社会发展不足。

 

从2012年到2016年,21个300万人以上大城市城区人口(含暂住人口)增长14.9%,建成区面积增长21%,远高于全国城镇平均增长速度。

 

二、农民工市民化任务依然繁重

 

如今人地挂钩、人钱挂钩等政策尚未完全落地,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市、区级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015年以来,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连续4年维持在个百分点左右。


三、城镇发展特色不足

 

有的地方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贪大求快,脱离实际追求“第一高楼”,建宽马路、大广场,忽视城市精细管理和广大居民需求,忽视地方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城市个性塑造,造成“千城一面”“千楼一面”。

 

特色城镇建设中,有些地方有盲目顺应潮流、趁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倾向。

 

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还需努力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仍达2.69∶1。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尚未形成,农村资源成为资本和财富的渠道尚未畅通。

 

同时,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整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房屋使用权和集体收入分配权的“三权”退出机制不顺畅,缺乏自愿退出的制度安排也不利于农业人口的有序转移。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对策

 

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当前,城镇化已经进入重要发展阶段,正在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应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规划,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以城市群为主体、以就近就地转移为重点,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分享城镇化的红利。

 

二、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进一步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成本分担和效益协调机制。

 

一方面,全面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钱挂钩机制及相关配套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快落户城镇。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并逐步与户籍制度并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最终实现市民化与城镇化同步。

 

三、提高城市群和城镇发展质量

 

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三级城市群体系,按照综合承载、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标准,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优化空间布局,确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明确城镇功能定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城市群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使之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吸纳新增城镇人口的核心载体。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

 

在规模格局上,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市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城镇,有序推进设市工作,强化公共服务和产业支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网络化发展。

 

在空间格局上,着力抓好中西部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城镇化,积极培育一批新增长点、新增长极、新增长带,提高城镇的吸引力、承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
 

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降低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成本

 

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粗放、可持续性差、资源环境成本高的城镇化模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大幅降低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提高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效率。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走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效益集约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实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加快农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资本化途径,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土地管理、就业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等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全面融合,使城市与乡村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共同体。

 

七、产业发展要跟上,城镇化不是“摊大饼”

 

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有自己的规律。有必要确保人口和土地利用相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口和土地利用,城市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问题并不匹配,一些城市经历了低密度扩张的趋势。

 

一些地方城市规划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地方现实,难以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协调统一。如果盲目追求城镇规模,“摊大饼”式扩张,就会加剧土地粗放利用和“城市病”等问题。同时,如果城市发展没有产业支撑,容易出现人口流失,阻碍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集约、高效、生态发展模式,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防止“摊大饼”式扩张,避免出现城镇“空心化”等问题。

end
查看全部 经典案例
查看全部 相关阅读
顶部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