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

朱 虹: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

来源·山合水易·2018-07-03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旅游活动。这既是中国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又是江西旅游资源最丰富、参与主体最多、受益面最广、带动性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江西大约有80%的旅游资源都集中在乡村,拥有125个中国传统村落、116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21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等等。通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江西乡村旅游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了周边游、城郊游、踏青游、观花游、采摘游、摄影游、美食游、养老游、民俗游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产品,规模以上农家乐突破万家,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江西的乡村旅游还面临着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发展层次不高、基础设施落后;规模化、公司化较少;劳动力素质低、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服务标准低等问题,还处在从自发式粗放发展向规范化特色发展的转型期。

 

一、新常态下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战略性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对江西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可以分为三大板块,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景区旅游是以景区为依托,多以雄奇险俊为特色的山水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景观为依托,多以现代时尚、新奇新颖的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而乡村旅游则是以清新的空气、清澈的山水、清秀的风光、清幽的环境、清纯的民俗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方式。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应充分发挥江西农村地域广袤、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点燃“最美乡愁”的需要,实现与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的互补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依托。江西森林覆盖率高达63.1%,被誉为全国最“绿”的省份之一,全境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保护好江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之要。大力发展旅游特别是发展点多面广的乡村旅游,有利于充分释放生态红利,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生态之美和经济之富的最佳结合,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守护、修复和提升,打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3.发展乡村旅游是探索“旅游+”的重要方式。旅游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渗透性和带动性。“旅游+”是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从本质来讲,就是用旅游的理念和方式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旅游+”模式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大亮点。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大大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引导生产要素汇流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有利于传承乡村文化和工艺,保护古村落及古建筑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扶贫”,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快速、持久地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使农民从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而且,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脱贫,是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二、努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江西旅游的新名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地应把服务“三农”和促进绿色崛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功能提升、业态延伸和转型升级三大主题,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实现每个县都有5A级乡村旅游点的发展目标,使乡村旅游成为江西旅游新的亮丽名片。

 

1.强交通便捷通达。乡村旅游要发展,破除交通瓶颈是关键。应重点抓好县乡公路到高速连接线建设,拓宽提升乡村旅游景区与主要干线公路的连接线,打通“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省便捷通畅的乡村旅游公路网络。逐步开通乡村旅游公交线路,将农村客运班线延伸到重点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形成旅游不转车、不转道的格局。

 

2.强基础优化环境。旅游基础设施是游客顺利开展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承载旅游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各乡村旅游景区应按照“干净、整洁、便利、规范”的要求,着力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做到“三建、三改、三通、三提升”,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水平。“三建”就是建停车场、建购物场所、建游客中心;“三改”就是改水、改厕、改气;“三通”就是通水、通电、通宽带;“三提升”就是提升餐饮、住宿、卫生条件。

 

3.强品牌提升影响。品牌是名片,是招牌,是招徕游客的保证。各地应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规模的同时,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作为今后乡村旅游工作的重点,积极整合全省乡村旅游资源,推出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扎实开展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名镇名村、旅游休闲小镇、旅游民宿、创意农业园等创建工作,建设一批品牌示范点;不断创新营销模式,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油菜花节、脐橙节、采摘节等有特色的民间节庆活动,宣传推广一批品牌资源。

 

4.强业态满足需求。一方面,走特色发展之路。根据自身资源,积极发展“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科普教育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特色餐饮类”等各类业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走综合发展之路。围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做农家活、买农家品、享农家乐”的目标,打造一批具有品味区、观光区、体验区、休闲区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5.强管理优化服务。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克服“一类资源、二类开发、三类服务”的状况,引导乡村旅游点通过标准化经营提升规模品质。同时,积极创设地域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打造服务高地、满意胜地。

 

6.强创新搞活经营。各地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以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因地制宜,选择合作社模式、公司制模式、公司+农户模式等适合自身条件的组织模式,平衡各方利益,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大力推进江西旅游扶贫工作

 

党中央高度关注扶贫工作,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次扶贫攻坚战中,旅游成为了主战场。就江西而言,到2020年,要通过发展旅游力争带动20%以上的贫困人口,55万人实现脱贫。为此,必须突出重点,全力攻坚。

 

1.选准落点。应紧紧围绕全省确定的“十三五”期间2800余个贫困村和现存的20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目标,选准落点,精准发力。一方面,开展好试点工作。各级旅游部门应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协调配合,指导、制订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好项目实施,让贫困群众分享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确定今后三年旅游扶贫重点。旅游部门和扶贫部门应对全省贫困村进行精准摸底,根据资源特色,按照先易后难、集中布局的原则,确定旅游扶贫村名单。对于资源禀赋和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比较好,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潜力大、前景好的村先行安排,确保这些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率先脱贫。

 

2.做好项目。旅游扶贫的成效关键在于旅游扶贫项目的选择。应积极探索支持贫困地区农村旅游扶贫的有效措施,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乡村旅游项目,推动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扶贫项目,配套相应的人财物资源,为贫困村编制出能实施、快脱贫的旅游发展规划。本着量力而行、厉行节约的原则,积极做好道路交通、餐饮、旅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需要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重点保护的自然生态、文物古籍、传统民居、文化遗产,组织专门队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修缮工作。

 

3.加强引导。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给予资金直补、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结对帮扶、技能培训、资产收益等方面政策的叠加扶持。积极引导贫困人口以商品生产、餐饮服务、住宿接待、经营活动、景区管理、物业管理、企业就业等形式参与旅游产业,从事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旅游项目、娱乐表演、商品生产与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使乡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4.培训人才。应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村官培训,重点培养三种人(明白人、引路人、带头人)。积极利用“雨露计划”等培训政策资金,大力扶助贫困户接受餐饮、娱乐、表演、导游、手工艺制作等旅游实用技能培训,培养贫困地区本土人才,提高贫困群众能力素质,夯实自我发展基础。

end
查看全部 经典案例
查看全部 相关阅读
顶部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