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山合水易·2020-04-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在一些重点地区甚至可以用井喷式发展来形容。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下。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一、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的强大推动力。

 

现代农业是一个功能多元、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大量投入,但是既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也不能强制农民,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休闲娱乐的需要,而且能够借助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经营方式、运用新技术、保护产地环境的积极性。

 

二、正在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极。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物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双重增值,有效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够把农家庭院变成市民休闲的“农家乐园”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把农业产区变成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根据对13.5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的典型调查,在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占92.4%,每亩土地产出率接近12000元;经营休闲农业的农民,年人均营业收入达5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在当前农业经营受成本抬升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收益有限、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性收入增幅明显趋缓、转移性收入总量小增量少等不利形势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保障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希望所在和突出亮点。

 

三、正在成为美丽乡村的坚实支撑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既要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更要突出农民主体、强化产业支撑。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仅靠政府项目带动,新农村建设将缺乏持续活力;没有产业的有力支撑,仅靠政策扶持,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空心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客观上倒逼地方政府和农民等经营主体共同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把山水林田湖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美化村貌、绿化道路、净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同时促使其把耕读文明作为乡村发展的软实力,不断提高乡村的文化内涵,整体上提升了乡风文明水平。正是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经济富裕、生态良好、村风文明为突出特征的美丽乡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聚集村目前已达9万多个,这些村已基本建成了美丽乡村。

 

四、正在成为统筹城乡的有效连接器。

 

推动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休闲农业具有连接城乡、沟通工农的重要功能。大量实践表明,在休闲农业发展好的地方,均出现了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高潮,农村的人气和资源要素开始从城市回流,农村“三留守”、“空心村”等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大批城里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和农村改造,资金聚集效应明显,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乡村的路、电、水、气等公共设施都得到很大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正在快速地向农村延伸,消费支出由城市向农村流动;长期以来,难以启动的国内消费正在被充分激发,资金、人才等现代要素主要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正在快速而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经济平稳增长,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五、正在成为产业融合的独特承载体。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党的三农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又一重大创新,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也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但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不能泛泛而论,需要找到融合的载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高度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每一个经营业主不仅需要生产出优质原生态的农产品,而且通常要加工成游客可品尝、可观赏、可携带的商品,他们既是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是小型和中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更是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主,天然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的高度融合和互促互动,大大拓展了农村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了质量和效益。

 

六、正在成为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人们休闲需求的快速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旅游休闲业将继续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以上。2014年国内旅游达36亿人次,增长10%;全年旅游总收入3.25万亿元,增长11%;完成直接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32%,明显高于服务业其它行业。在看到旅游业良好发展趋势的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和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潜力在农业农村。一方面,传统的名山大川、寺庙古刹等名胜古迹的承载能力和拓展空间有限,远不能和广阔的农村相比,其发展指标要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大的增长难度很大;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居环境、生活工作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民远离市区喧嚣,到乡村望蓝天白云、看碧水清波、吸清新空气、品特色美食的愿望日趋强烈,乡村已越来越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产业支撑,乡村旅游是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两者不可分割。因此,要推进旅游业发展,必须同时高度重视和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树立长远目标,做好区域统筹规划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根据各县市的特点,做好全州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一是做好与农业产业规划相结合,在做好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做好文章,确定休闲农业经营方向,集聚观光农业、示范农业于一体。二是做好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旅游景区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在景区附近拓展特色迥异、野趣横生的采摘农业和清新自然的观赏花卉园。使全州各县市形成各具特色、内容互补的休闲区。

 

二、尊重自然,融合发展

 

加强生态观念,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前提下培植好人文景观,挖掘当地民俗、红色革命传统等文化底蕴,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风格,做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三、加大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集成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沟域经济发展、中小河道治理、园林绿化等方面政策,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四、加强部门协作,合力推动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发展

 

以全州旅游部门为引领,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完善机制,从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全方位服务。支持休闲农业聚集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道路、观光巴士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五、强化文化创意设计,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软实力

 

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人文化创意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灵魂。要按照资源产品化、产品乡土化、市场差异化、运营规范化和服务组织化的理念,不断加强创意设计和文化挖掘,持续推动延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与持续吸引力的提升。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为主要形式,以养生、亲子、教育、养老为主要市场搭建乡村旅游的平台。逐步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力,打造具有延边地域特色的旅游地。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的目的是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地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的综合分析,客观评价旅游地发展潜力,明确旅游地发展方向,并依此进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功能定位。总体上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上发展要点。

end
查看全部 经典案例
查看全部 相关阅读
顶部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