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分析
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乡村区域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加迅速。我国的乡村旅游一般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西班牙旅游学术界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
传统的乡村旅游业在工业革命后出现,主要是由一些来自乡村的城市居民以“返乡”度假的形式出现的。虽然传统的乡村旅游对当地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经济影响,并增加了城乡交流机会,但它与现代乡村旅游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事实上,传统的乡村旅游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存在。在中国,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通常被归类为家庭旅游。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乡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贡献,不仅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而且为地方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削弱了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旅游者的迅速增长和现代人的特点,现代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代旅游已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有效手段。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中国学者一般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乡村家庭经营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概念。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规模和产品多样化的趋势。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有休闲农业旅游、康养度假村旅游、绿色旅游、边远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周边地区旅游。
国内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一个全新的突破口:一是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脱贫奔小康、改造乡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二是可与加快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成为一些地区的旅游优势和品牌;三是可使乡村旅游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样板,形成特殊产业,减少城乡差距,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上,乡村旅游具有以下经济和社会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是一种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其依托的资源主要是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而这些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有关研究指出:通常一个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历程就是当地农民直接参与旅游业发展、改变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
农民可以将一般的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具有投资少、风险小、门槛低、经营灵活的特点。同时,农民依旧保留这些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治理成本低、产权回报直接。农民作为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位一体,劳动力与土地、资本相结合投入自主经营,创造财富,从乡村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传统旅游开发中因土地和资源被占用而返贫或受益不均的问题。
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乡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也表明了其对消除乡村贫困的重要性。例如贵州省有132个民族村寨成为特色乡村旅游村寨,农户平均收入11238元,人均收入2180元,贵州省乡村已有53.21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2、解决了农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不充分的问题。
旅游业的乘数效应可以让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实现就业。例如,在节假日展开的乡村旅游活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周末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保证农民在农业月份被扣留时可以获得利润,而且有效利用剩余劳动力,消除潜在的不稳定。
3、提高农业附加值,带动乡村第三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植根于乡村,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可以跳过流通环节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适时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畅等难题。旅游需求也直接增加了农产品需求,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改善乡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大部分游客关注餐饮、住宿健康情况、接待服务水平、接待区居民态度,特别是对健康安全的要求较高。这必然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健全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给水排水建设、美化净化、道路建设、住房改造、卫生厕所建设、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的解决,促进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5、在旅游过程中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对接。
在一些地方,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将举办乡村旅游培训课程,培训从业人员,学习接待技能、外语等旅游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6、有利于保护原生态文化。
乡村旅游中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最初动因。保持和突出自然特色及其原始纯朴的风情是乡村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也是我们的首要职责。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通过深入挖掘、拯救、复原、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使原本鲜为人知,已濒临绝迹、不可再生的历史传承得以发扬光大。旅游开发使当地居民认识到历史文化的价值,增强了自豪感,激发了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向观光、考察、学习、参与、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1、许多地方已把乡村旅游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旅游业全新的增长点着力扶持和培育。一些地方也出台了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殊政策。
2、在投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乡村旅游在起始阶段一般以一些有一定实力、有一定专长、意识比较超前的农户自发组织开展为主。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挖掘,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一些较有实力公司、集团城市资本也纷纷介入乡村旅游规划开发。
3、乡村旅游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的全域化、差异化、精品化。第一批从事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者大多已完成了原始积累,他们一方面要求开创更大的事业,一方面已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必然要求把乡村旅游事业做大做强。而新的投资者,一般都很强,他们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占据后发优势,起点必须高,并采取错位竞争的策略。
-
江西省吉安市三角梅农业主题公园:传统农业遇上文化创意的精彩
-
北京市朝阳区蓝调国际庄园:一般农业到市级示范园区精品庄园的蜕变
-
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既是精品农庄,也是获总书记赞赏的玫瑰天堂
-
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从贫困村到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逆袭
-
云南省弥勒市“东风韵”田园综合体:葡萄与葡萄酒主题田园综合体项目
-
宁夏省银川市永宁现代农业庄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范
-
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解读
2019-06-05 -
乡村旅游规划怎么做?
2019-11-11 -
乡村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2019-11-11